Sunday, November 20, 2005

一次戰後馬克債券受害者 接力對日求償30年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3041.html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31701.jpg
轉載:【聯合報/2004.03.15/記者葉俊甫、馮復華/專題報導】 陳明朗的阿公當年被逼買下的德國馬克,是這一桌子的十倍,但隨著戰火化為灰燼,親友看著這一堆形同廢紙的債券,滿臉無奈。記者馮復華/攝影
八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發行兩千兩百兆馬克債券賠償日本,日本政府再強迫轉賣給日據時代的台灣人民,估計約有三萬戶台灣人受害。
卅年來,持有債券的台灣人士透過各種管道向日本求償,最近終於有些許回音。「希望這些紙片不用傳下去了!」從祖父傳父、再傳到他手中的七十二歲林茂川滿懷希望地說,他小就被告知「要替阿公討回公道」。
據估計,日本戰敗後留在台灣的債務憑證,以之前日本賠償韓國時的一馬克兌換零點三美元來計算,目前還在台灣的馬克債券約值兩百億美元,也就是台幣六千八百億元。林茂川表示,其實根本沒有想要索賠那麼多錢,只希望日本政府能給一個交代,畢竟這是祖先交代的。
一九二三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東京九區夷為灰燼,日本失業人口達到七百萬人,日本天皇便命令台灣總督府推出「復建公債」,由日本銀行主導將戰後的德國馬克債券強迫賣給台灣人民;總督府還要求警察及村長強迫執行分銷德國馬克債券,當時有許多民眾被迫變賣房屋、土地或是「以物易券」,並且因之傾家蕩產。
以後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搬家躲債,這些債券也遺失沒剩幾張。陳啟耀滿腹辛酸地說:「要不是這種債券,也許我們家又是不同情況了。」一九六四年,日本償還先前強銷給韓國的馬克債券,而琉球、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所持的債券,也早在卅五年前陸續獲賠償,唯獨對台灣這群「馬克大戶」不聞不問。台灣民間為了索討這些債務,從一九六八年就有人自行到日本交涉,而一九七五年起,有人自發組團赴日「討債」,也到<內政部>和立法院前抗爭十幾次;更曾聘請美國律師打國際官司求償,前後抗爭十八次,仍無結果。
一九八四年時,即將交涉成功的傳聞甚囂塵上,造成「黑市馬克」價格飆漲十倍,興起一股民眾高價搶購的風潮,但事後卻發現「空歡喜一場」。這些「馬克受害者」持續「接力求償」,轉由第二代、第三代子孫接手。唯一獲得日本<外務省>發函告知求償權利仍在的劉德會,因肝癌去世後,也無法繼續日本申請求償。
去年底,在退休校長陳照玉重組「台灣人民對日索賠協會」下,當年這一千多位因到處抗爭而成為好友的七旬老翁,又鼓足勇氣,利用餘生展開另一循環的「討債旅程」;這幾天得到了善意回音,日本政府道歉還債似有可能。陳照玉說:「希望在這輩子可以給阿公一個交代!」
【特派記者王玉燕、李春、汪莉絹/北京報導】中共外交部官員近日約見日本駐北京使館官員,就台灣民眾要求日本政府兌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購買的德國馬克債券問題,表示中共的關切。□□蜂報評註:那「愛台灣」的台灣政府怎麼不替台灣人民討回公道呢?甚至,連壓霸中共的「關切」都不及?!□□
日本強銷馬克--貨款變無用馬克 只好賣女兒轉載:轉載:【聯合報/2004.03.15/記者葉俊甫、馮復華/專題報導】
日本政府在台強賣的馬克債券,當年一萬馬克可以買一千斤稻穀、兩千萬馬克可以換得一九七O年代東京都一座大樓。被戲稱為「最大戶苦主」的林茂川說,當年祖父和外祖父一起開礦賺很多錢,管區警察、憲兵及村長一起找上門,要求認購馬克債券,「不買就關到買為止」。林茂川說,外祖父劉諒狠心把南州卅三甲地賣給糖廠來買馬克債券,換回整整三個大皮箱的「紙」,村長還一直說,十年後一定加倍償還。但這三箱馬克債券已隨著躲空襲和搬家,逐年流失。當時外祖父把這些「紙」用稻草捆一捆,綁在茅草房的樑上,結果躲完空襲回家,發現茅草房已被燒掉了。
家住高雄的陳啟耀回憶,他父親當年在嘉義東石經營雜貨生意,有一次賣糖給日本人,卻只換回一堆馬克債券,「父親無法變換現金,償還其他貨款,只能忍痛地把我僅有七歲跟八歲的妹妹,賣給債主當女僕抵債。」
而當時設廠台灣的<日本製糖會社>,也一律用馬克債券支付台灣人工資,想不要都不行。高雄縣七十二歲的楊秋方拿出一疊馬克債券說,當初外公臨終前,指著床下說,裡面有些東西「子孫不要忘記」;他們幾個兒孫打開箱子,發現堆疊整齊的二十五疊不同面額的馬克債券,花花綠綠的紙堆,是祖父工作一輩子的儲蓄。
台北市七十三歲的蘇文朗也說,當年祖父是<士林紙廠>的幹部,他五歲時,曾看過祖父拿出兩張鈔票寬的「彩色紙片」,裁切過後用來包菸草,當時他好奇的纏著祖父問,這些鮮豔還有人頭的彩紙哪裡來的,祖父當時抽了一口煙,緩緩的說:「這不是圖畫紙,是外國錢。」
原來祖父當年也奉命要以馬克債券做為紙廠員工工資,但心軟的祖父不忍員工拿到兌換無門的外國錢,因此家境富裕的他,乾脆自掏腰包發薪水;日本官方發配的一疊疊馬克債券,就成了祖父嘴邊繚繞的彩色菸捲。
台南縣五十六歲的陳天安回憶道,他的曾祖父被迫買了十萬多張馬克債券;親友鄰居也多半被強迫買,後來有些被拿來貼壁紙、包肉品、糊窗子。
嘉義六十七歲的陳為貴說,當年祖父總共買了面額近六千多萬的馬克債券,家裡曾遭過小偷,但一張都沒少,連小偷都看不上眼。
當時一千斤稻穀約十一元日幣,所以拿到一萬元,就等於付出一千斤稻穀;當時強迫至少買一百萬馬克債券。「換成米,就是五十億斤,夠我們整個家族吃十輩子!」祖父被迫賣掉祖厝買馬克債券的汪尚至苦笑著說。 由 bee 發表於 March 16, 2004 11:41 PM 引用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