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中心 與 證基會
帳上 2,917萬成本 不知道是不是從民國55年開始算?==================
http://udn.com/NEWS/STOCK/STO2/2855644.shtml
投保中心接手前身的證基會,基於維護市場小股東權益的公益角色,依現行法規規定,在發行公司要上市櫃前的承銷階段,都會去認購一張股票,成為持有上市櫃公司1,000股的基本「小股東」。
目前投保中心已經是1,258家上市櫃公司的小股東,具公益股東色彩,持有後不會進出,等於是上市櫃公司永遠的股東;市場爆發博達、訊碟、南方資訊等地雷股,投保中心替投資人代位求償時,本身也是「受害小股東」。
即使市場爆發地雷股,投保中心一定是受害股東;但從總投資報酬角度來看,投保中心作為不會去進出股票的所有上市櫃公司股東,還是有相當穩健的「帳面」報酬率。
投保中心從第一家上市櫃公司股東開始,到今年7月31日成為1,258家股東為止,持股帳上總成本為2,917萬多元,加計歷年來配股,換算市價總值為3,451多萬元,帳面獲利達534萬元。
投保中心兩年半以來,在維護市場小股東權益之餘,本身作為所有上市櫃公司股東的帳面投資報酬率有18.32%,平均一年的報酬率為7.34%,這還不包括歷年配發的現金股息部分;比起不到2%的定存利率,屬於穩健的「投資」。
監督公司不鬆手
投保中心高層主管指出,中心成立不是以投資獲利為目的,而是以每家上市櫃公司的股東身分來「監督」公司;在公司有不法行為,善意投資人受到傷害時,代投資人求償;投資報酬對中心而言,只是「額外的帳面收穫」。
例如投保中心每年股東會都會評估上市櫃公司,決定參加那些公司股東會。除了事前會提問題要求公司書面答覆外,尤其對投資人檢舉、質疑的上市櫃,更會派員親赴股東會質詢相關問題,以解市場疑惑。
投資人如果與投保中心一樣,用2,917萬元成本去投資一家或少數幾家股票,可能比投保中心有更高的投資報酬率;但只要碰上一檔地雷股,可能就血本無歸。博達葉素菲最近重登董事長職務,市場相當反感,就是有太多的投資人因博達地雷案賠上一生積蓄。
投保中心「帳面」投資利益顯示的意義是,投資人或許不可能像投保中心投資每一家上市櫃股票;但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裡,儘量分散風險,確實是在股市中求得穩健投資報酬的金科玉律。
更深層的意義是,從投保中心作為所有上市櫃公司股東的模式觀察,發行市場1,000多家上市櫃公司總的平均下來,其實是有穩定的長期股價投資報酬率。
問題出在少數的地雷股、不肖上市櫃,讓市場產生台股是「坑人」、「賠錢」市場印象。主管機關若能防杜地雷股,投資人有分散風險觀念,就像投保中心一樣,可以很安心地獲取穩定的投資報酬。
【2005/08/22 經濟日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