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01, 2005

民國卅四年三叉山事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2535017.shtml

60年前 搜救美軍 凍死20餘山青

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台東縣消防局關山大隊卅七位救難人員,為援救高山症的學生李奇叡,卅一人被困山區。負責指揮的關山大隊大隊長溫慶榮,擔心六十年前三叉山事件的悲劇重演,當年為搜尋失事美軍,有廿多名山青受困山區凍死。

溫慶榮表示,昨晚緊急動員的第三批廿餘位搜救人員,雖攜帶足夠的裝備上山,但山上零下三度低溫,且風雪不止,被困好漢坡的卅一名救難人員,如不能在今天下山,他很擔心六十年前的三叉山悲劇會重演。三叉山與向陽山都在台東海端鄉,兩山步行約五小時。

根據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施添福為台東縣關山鎮整理鎮史記載,民國卅四年九月廿至廿二日間(確實時間尚待考證),有架美軍運輸機墜毀三叉山東北方約六公里處,機上廿餘位美軍全數罹難,當時剛投降的日本軍、警五十餘人,與關山鎮阿美族原住民七十餘人上山救援。

據生還的阿美族人劉鈞添、潘新丁回憶,當時山區狂風暴雨,許多救援者被凍死,上山救援的日軍警死亡五人,阿美族人死亡廿人以上,是謂三叉山事件。

昨天台東地區氣溫涼爽,上山救援的台東縣消防關山大隊、特種搜救隊員、義消等卅七人,都有豐富的高山救援經驗,幾人研判最遲可在昨天傍晚把人救下山,因此都未攜帶足夠的照明、禦寒裝備,未料到山上不但颳風下雨還下雪,導致救難人員也受困。

昨天下午溫慶榮緊急趕往登山口的向陽派出所,在向陽成立前進指揮所,大家原本打算抄捷徑,從標高兩千四百公尺的大崩壁,搶攻到海拔約三千三百公尺的嘉明湖,卻沒想到兩千四百公尺山區豪雨,三千公尺以上山區飄大雪。

溫慶榮說,通往嘉明湖的山路,有的因雨水沖涮而崩坍、有的覆雪深達廿餘公分,加上李奇叡重九十幾公斤,救難人員揹著李奇叡下山,走不到幾步路,就得換人、休息,使得救援進展遲緩,隨著夜幕低垂,加上夜間照明不足,所有救難人員也跟著受困。

【2005/03/01 聯合報】

1 Comments:

At 9:04 AM, Blogger USstock said...

向陽山難 一大學生死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2535048.shtml

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系學生李奇叡攀登向陽山,因高山症發作重度昏迷,台東縣消防局動員卅七人上山,因山區狂風大雪,有卅一人被困途中好漢坡進退不得,待援的李奇叡凌晨二時死亡。

台東縣消防局昨晚從無線電中得知卅一名隊員情況危急,有一人失溫、有兩人受傷,緊急動員廿多人攜帶雪地裝備上山第二波救援,第二波救援人員今天凌晨二時,抵達好漢坡待援隊員會合後,往李奇叡被困的嘉明湖畔避難小屋挺進,發現李奇叡已死亡。由於山區天候狀況不佳,救援人員決定連夜下山,以免意外再生。

昨晚七時許,消防局無線電裡不斷傳來救難人員呼叫:「山上視線不明、積雪很深,又濕又冷,大家沒有過夜裝備…許多同伴已走到雙腿抽筋,體力耗盡,有兩人受傷,請趕快徵調人力上山支援…狀況很危急。」

中正大學師生十八人,廿六日申請攀登海拔三千二百公尺的向陽山,前晚抵嘉明湖畔避難小屋,預定昨天中午下山。但昨天清晨五時,李奇叡(廿歲)高山症發作,缺氧陷入昏迷。消防局連絡空勤隊直升機,因山區風雪,直升機無法降落,改由陸路搶進,沒想到救難人員也被困。

台東縣消防局關山大隊長溫慶榮表示,「好漢坡」剛好是風口,多名救難人員冒險通過時受傷,到中午終於有六人與受困師生會合。下午準備輪流揹李奇叡下山,因山區又颳起風雪,被迫撤回,救援功敗垂成。

【2005/03/01 聯合報】

 

Post a Comment

<< Home